[网友原创]节目成功反响热烈 正说历史探索今朝
——记跨年观《清十二帝疑案》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8日 10:36)
296年的兴衰荣辱,12代帝王的传奇人生。今天当我们拨开历史迷雾,走出戏说误区之后我们蓦然发现,一个王朝有着它坚强的身躯,也有着它脆弱的脊梁。清朝,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笼罩着重重神秘迷纱的背后,所演绎的是辉煌与屈辱相伴,盛世与衰世相随,真情与阴谋相交,反抗与压迫相并的真实人间。当我们真正走进其中时,所感受到的真是太深太深。在一个高大帝王的心中,又有着多少辛酸与苦恼,在一个伟大王朝的背后,又埋藏着多少令人索思的玄机?
多少年来,有关清宫的小说论著及影视剧作品不下数百部,但完全遵照史实的却难以寻觅。当然,我们不必对文艺作品苛刻要求,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解密历史真面目,从过去走过的路中去开辟新的飞跃。
自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大型历史系列节目《清十二帝疑案》之后,引起了广大观众及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节目颇受好评。同时阎崇年老师以节目为基础所著的《正说清朝十二帝》热销,是在令人受益匪浅。
《清十二帝疑案》之所以成功,我想是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来讲,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普遍对清宫之谜都报以着浓厚兴趣,清宫谜案同其它专题相比一直是一个大众话题。那么这个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它的身影被没有破坏地流传至今,它原模原样地留下了最后的紫禁城、圆明园供人瞻仰,因而也就使人们不禁地追溯起了这座城中昔日的华丽盛景,因为今天所留下的当年的一切,都曾见证者一个王朝的如日中天。人们爱她,恨她,怜她,惜她。没有它,也许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它,或许今天的我们会更好。没有人能够说出若历史改变了的今天是个什么样,我们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必须接受历史给予我们的今天,不可改变。为什么?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制造了历史的今天,究竟当今的社会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缺憾,我们令世人瞩目的骄傲,我们刻骨铭心的伤痛,都是他们奠定的。每个人都想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想知道那个生活方式与今天相比可谓不可理喻的社会究竟有着什么令人不可琢磨的奥秘?
第二,一个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荣辱,荡气回肠。当我们去揭开宫廷丛杂内幕的同时,从中是否启示了些什么。想想从戎马一生,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到入主紫禁的顺治帝,到开创盛世的康熙乾隆,到烽烟四起的道光咸丰,再到丧权辱国的光绪朝,最终到亡国灭帝的宣统朝,时光如梦,缘何巨变?
在此我想举节目中讲到过的一例: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当时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处于先进地位,而清朝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我们讲“落后就要挨打”,但落后一定就会挨打吗?英军未能攻破广州、厦门,为什么最终还能战胜?欧亚交通艰难,英军后方甚远,而整个大清领土都是中国的后方,实力很有保障。而从史实来看,当时大清武器与英军相比并非相差甚远。只要全国人民同广州军民一样,奋起抵抗,完全有可能击退敌军。其次,英军仅有四千人,而大清一个拥有四万万人民的东方大国怎能不是对手?即便英军登陆后亦可歼灭。然而,查办林则徐,屈服要求和,《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发展只争朝夕,倾刻间的一个行为便酿成永世不可悔改的屈辱历史。世间从来不会给任何事物从来一次的机会,就是国家、皇帝也是一样。我此刻脑海中浮现出了讲到皇太极四面出击所开拓出的疆域时的令人自豪:“清朝实际控制疆域东起鄂霍茨克海,西到青海,南临长城,北跨外兴安岭,西北至贝加尔湖,东北到库页岛,面积大约500万平方公里,和明朝当时实际控制的面积大约相仿。这个意义很重大,后来清军入关就没有时间再往北用兵了,顺治、康熙的雅克萨之战都是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基础上,我们今天东北的版图基本上是皇太极、努尔哈赤时期奠定的。”我也清晰地记得阎崇年老师在讲到圆明园被洗劫时眼中近乎要流出的泪花:“圆明园惨遭焚劫,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的耻辱。这件事情永远教育我们的后代,不能忘记这个耻辱,要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历史。现在圆明园还有一片遗址,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前面还有一对华表,中山公园还有一个兰亭八柱,仅留下的这些遗迹永远告诉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青年,要奋发图强,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任何侵略势力都不敢欺负我们!”我虽特撰此文,但不可能讲清楚清十二帝究竟留给了今天得我们什么,我想即便是专家也不会阐释出历史的完完全全及其意义。“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也可以欣赏。”阎崇年如是说。今天的社会只待我们用心领悟,然后去建设。
当然,《清十二帝疑案》受到关注的最重要的一点,还得说是节目策划制作得十分完美。我跟姑姑打电话谈起此节目时,她说讲得就像说故事一样。我父母在看节目时多次由衷地佩服阎老师讲起来不看稿子,滔滔不绝,生动会色。看了《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为《正说清朝十二帝》作的序,其中所描述的与普通观众心中的阎老师出奇的相似,看来其实阎老师的确是一位令人敬佩而又可亲的长者,历史的来龙去脉全在心中,出口成章,但却从不草草以付。从《序》中看得出,阎老师为将《清十二帝疑案》完美地献给观众做了大量精心的工作。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他倡议并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和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其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曾到美国、日本、蒙古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得知阎老师今已年过七旬,不由更加景仰。愿阎老师永葆学术青春!
正说、细说、通说、新说。《清十二帝疑案》的制作看得出是花费了很大心血,幕后的暂且不说,从我们普通观众的视角来看,该节目确实实属精品。第一,画面中能够合理列出内容提纲,使观众思路清晰;第二,图文影视资料适时展现,为讲座增色;第三,旁白解说合理到位,能够准确点题引领观众思路;第四,多背景音乐配合巧妙,随内容使之真实、现场化,它为节目的成功立了重大一功;第五,播出周期适合观众接受,基本以每周一期便于品评感悟与学习;第六,总说分说答疑细致,两讲再次重新录制,看得出编导主讲均精益求精;第七,特别作为央视2005元旦、春节特别节目,预计今后节日仍会推出,为观众再次奉献。
记得第一次和姑姑一块看《清十二帝疑案》那天还是夏天,讲的是雍正继位之谜,而我们那天通话时开始讲“总说”,直至今日春节在即,我又和姑姑在一块看节目。回首《清十二帝疑案》的播出全程,至今播出30余讲,历时10个月并跨越一年,同时作为节日奉献,元旦春节央视一套特别推出。我想这样的一个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都是少见的。我们完全可以说,《百家讲坛》的“清十二帝疑案”专题节目是完全成功的!作为观众,我们真心希望《百家讲坛》及央视所有节目能够推出更多精品,真诚地为广大观众奉上一道道精神大餐。
巍巍中华,漫漫长河,伟大英雄,辉同日月。他们叱咤风云,挥鞭断流,功劳政绩,留传万世。解密历史真相,评点历史功过,我想为的是探索人类社会的兴衰成败,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当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怎样发展、求索,不断开明、进步。(网友:热爱央视国际- 雨热 2005.2.7 原创)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